Custard Factory與當地知名購物中心 Bull Ring 大約只有八百步的距離,最初由 Alfred Frederick
Bird 於十九世紀末時建立,正如其名,是發明及製造卡士達醬的工廠,極盛時期曾有超過千名員工在此工作,卡士達醬無論在當時或現今都大受歡迎,不僅在英國內需龐大,也外銷國際市場,甚至有一說是 Custard Factory 帶動了伯明罕及英國的工業化程度。但由於擴廠成本及其他因素考量,Custard Factory 於 1964 年時遷移至 Banbury,留在伯明罕的工廠並未拆除,閒置了近三十年後,現今的 Custard
Factory 所有者獲得其所有權,並於1992 年著手改建。當時的預算為八百萬英鎊,其中有一百六十萬英鎊來自公部門。
Custard Factory 的兩座建築,
左為「Gibb Square、右為「Scott House」
改建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 Scott House 的改建,包括將廠房改建成數百個可供多媒體、藝術、及小型創意工作室的單位。工廠的一樓則改建為咖啡廳、會議室、舞廳、畫廊、展場、商店等。在 Custard Factory
Theatrical Company的發想下,也在水池旁建造了一間有 220 個座位的劇場,供藝術表演及各式演出使用。根據 Custard Factory 官方網站的說法,在第一階段的改建完工後,創造了約
300 個工作機會,幫助了 150 位以上的失業人口,並在市中心形成了一股文藝洪流,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各式活動,並深深受到廠內綠地、雕塑、噴泉等公共藝術的薰陶。
藝術作品「The Green Man」
Custard Factory 這個文化創意園區
在舊廠房經過巧手改造後成為文創工作者的天地,也許和台北的華山創意園區、
松山菸廠;和柏林的哈克薛市場(Hackerscher Markt)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
Custard Factory 及其週邊地區抱有樂觀的想像,特別是對其大型公共藝術和室內
建築空間使用感到興趣。
以 Custard Factory 的特徵而言,大約是屬於 Graeme L. Evans 所言之第三種,文化產品消費(Cultural Production-Consumption)─創意市集、開放工作室,
如:東倫敦的 Spitalfields, Whitechapel 等、節慶活動,如親水區節慶市集─
Baltimore, Barcelona, Bankside London 等 ,和第四種類型,文化消費(Cultural Consumption)─零售(時尚、電子產品)、街市(古董、
工藝品、食物),藝術娛樂場所及園區(博物館島、影城、紅燈區、美食街
等)旨在創造能夠同時具有文化生產及消費的空間。
建築內部公共空間
招租中的單位之一
資料來源:
資料整理:
吳懿庭,創設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