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文化政策的發展
英國文化政策的發展,與鄰近歐陸國家如法國、德國相較,起步稍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1946 年成立大不列顛藝術委員會 (The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在1994年分成 Arts Council of England、Scottish Arts Council和Arts Council of Wales) ,以推廣藝文活動並促進大英國協政府與四地區政府及其它團體之合作。
1964 年工黨執政,成立藝術委員會 (The Arts Council) ,將文化政策納入國家整體政策規劃範圍。 1979 年保守黨上台,英國對於文化政策的推動策劃層級,仍以藝術委員會的型態運作。 1979 年新自由主義的開啟,英國政府從一個社會福利國家,正式轉向市場機制路線,並成為新自由主義國家的起始,其文化政策產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出現了迥異於傳統文化政策的目標:以創造財富為目的。在這個目標與思維的主導下,文化政策思維從過去的「藝術補助」政策轉型為「創意產業」政策。(資料來源:藝文政策間接補助機制規劃之研究)
(圖片來源:張毓涵製)
1997 年英國大選之後, Tony Blair 領導之下的工黨獲得執政權,將國家文化資產部改名為文化媒體體育部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簡稱文化部,正式確立英國文化政策的新里程碑。將「創意產業」 (CreativeIndustries) 的概念,納入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當中,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宣示,將年輕、創意等元素融入英國,打造酷不列顛。致力將行銷與傳統的外交手段整合,將創意產業定義為「起源於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才華,透過產生與開發為智慧財產權後,具有開創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潛力」。
英國政府從推廣的計劃到目標的執行過程,都用很嚴謹的方式加以落實,事後並對創意產業的發展,定期地作深入的檢討與評估,進而發現創意產業在促進就業,對外貿易、觀光產業以及創造經濟附加價值上皆擁有驚人的發展潛力,也因此,創意產業在資訊全球快速流通的趨勢之下,創意產業因此被世界各國政府視為新知識經濟潮流下的明星產業而加以大力推廣及實施。英國創意產業的成功經驗,刺激其他國家對創意產業的重視,也使知識與勞力密集的文化創意產業,成為 21 世紀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資料來源: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二、英國文創相關網站介紹
ART COUNCIL (英國藝術協會)
http://www.artscouncil.org.uk/
(圖片來源:擷取自英國藝術協會網站)
英國藝術協會(ART COUNCIL)發展並投資各類藝術和文化體驗,支持多種跨藝術、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活動 - 包含戲劇到數碼藝術,閱讀,跳舞,音樂文學,工藝到集合等等。
在2011~2015年,政府投資14億英鎊在這此類的藝術文化體驗活動上,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共同經驗。(資料來源:英國藝術協會網站)
參考文獻
- 林淑華。水的意象:倫敦泰晤士河沿岸文化創意與視覺美學的營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臺北。臺灣。10645。
-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二卷,第四期,第345-358頁 ,2012年12月— ISSN 2221-6170。
- 陳雅琴(2011)。藝文政策間接補助機制規劃之研究。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取自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59061&page=%207)。
(文、圖由張毓涵、胡敬涵共同編輯)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