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英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英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Covent Garden 【倫敦】科文特花園市場

        科文特花園位於英國倫敦西區,地處聖馬丁巷德魯里巷之間。區皇家歌劇院與小商店是科文特花園的一大特色,而位於東側的河岸街,保存著眾多十七至十八世紀建造的建築物。
(圖片來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9926932838110986&wfr=spider&for=pc

科文特花園發展歷史

    科文特花園,又名科芬園,位於倫敦市中心,靠近中國城。考文特花園的存在從英國金雀花王朝時代就已經開始,當時作為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特供」果園,後來又因宗教衝突被英王亨利八世沒收。此後在伯爵一世的管理下,修建了城市廣場和許多具有意大利風格的經典建築,在英王理二世的「特許」下成為各種街頭藝人表演的場所,從此這裡成為倫敦民間藝術的聖地。
    
(圖片來源:http://www.bangli.uk/15204.html)
        隨後,英國皇家大劇院建造完成,考文特花園成為了英國最大的蔬果市場。但是混亂無序,違法搭建,垃圾遍地,污水橫流一直是考文特花園市場的主題,這種糟糕的局面一直持續了100多年,終於在19世紀,伯爵六世收到了國會的整改令,令其整改考文特花園的這種糟糕的局面。
        進入19世紀後,考文特花園經過一番徹底的改造與復興,從一個老舊的的市場搖身變成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購物街區。現在已經成為劇院、古建築、手工藝品小市場、特色餐館、酒吧、時尚小店等匯集之地,如今的考文特花園無論從建築風格還是功能上講,在倫敦都是獨一無二的旅遊勝地,同時,也成為歷史街區復活的典範。
        考文特花園是倫敦時尚、藝術、文化、生活的縮影,是倫敦城最真實的寫照。

喧囂的集市

        曾經歷經三個世紀的水果蔬菜市場,質樸和喧鬧的市民生活,是考文特花園各種華彩流麗綴飾下的底色。如今作為倫敦城最熱鬧非凡的生活集市,散亂和熱烈如今成為考文特花園獨有的氣質。
        如今的考文特花園市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Apple Market」,主要經營的是古董、藝術品、首飾與配飾的專賣店。第二部分是「東柱廊市場」,這裡的攤位市場主要經營各種手工製品,包括手工肥皂、皮帶、糖果和家居用品等等。第三部分是「the Jubilee Market」,以銷售服裝、家庭用品和手工藝品為主。
        Apple Market是遊客最集中,最有逛頭的集市。每天都聚集著大量的遊客慕名前來,這裡有很多民間手工作品,如相框、木雕、攝影、玩具、針織品等等,還有各種古董藝術品,比如油畫、老式相機、膠片,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淘到一些來自中國的瓷器、銀器,曾經有人淘到過甲殼蟲樂隊當年的廣告牌、二戰時期的一個老火機等等,這裡是古玩愛好者的天堂。市場還有很多茶葉店,在這裡你還能買到來自中國的綠茶、茉莉花茶以及英式紅茶。
Apple market,圖片來源:http://www.bangli.uk/15204.html
        
        東柱廊市場出售的東西女孩子會比較喜歡,各種精緻可愛的類似Lush的手工皂、香薰蠟燭,可愛的糖果、飾品、頗具創意的家庭小用品等等。沒有大規模的出售,很多都是當地居民源自個人愛好,或是手工製作,或是從廠家進過來的一小部分產品,在討價還價間感受當地居民悠閒自在、重在享受的生活態度。
(圖片來源:http://www.bangli.uk/15204.html
           
        The Jubilee Market主要是服裝銷售為主,這些價格低廉、款式多樣、質量上乘的服裝來自世界各地,各種風格,各種文化元素的服飾在這裡都能找到。此外還有美食小攤,西班牙火腿、法國奶酪、意大利橄欖油、印度的堅果等等,在這裡都能找到。

民間藝術的天堂

         理二世時期開始,這裡便是倫敦民間藝術最集中的地方。考文特花園的露天廣場上,時刻都被人群包圍著,不時地傳出一陣陣歡呼聲、尖叫聲、掌聲。每天都有不同的民間藝人在這裡表演,滑稽搞怪的小丑表演,精彩新奇的雜技表演、花樣百出的魔術表演,還有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等等,這裡如同一個人生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一樣的精彩。廣場上的掌聲此起彼伏,在嬉笑聲中感受倫敦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藝術。   
        考文特花園也是英國著名電影《窈窕淑女》的拍攝地,奧黛麗•赫本扮演一位貧窮的賣花女,她帶著一口濃重的下口音在考文特花園叫賣,被一位熱衷研究語言的教授發現,憑借她的名目清秀和聰明伶俐,為之後麻雀變鳳凰鋪下了基石。在《窈窕淑女》大獲成功後,考文特花園也隨之一炮走紅,成為倫敦旅遊的熱門景點。
        倫敦已非1819世紀黃金時代那般烈火烹油的繁盛,但這裡文明余脈未息,且從更為澄澈的現代空氣中舒展開來。「歷史」、「皇家」這些字眼裡的堂皇和威勢在此處都自覺消淡,留下空間與各色嘈雜人群隨意生活,反而顯現了城市文明的繼續成熟。

古今藝術的協奏

        法國藝術家Charles Pétillon10萬個白色氣球裝飾了倫敦的考文特花園,整個氣球裝置名為“heartbeat(心跳)”,是Pétillon製作的第一個公共藝術裝置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在別的國家製作現場裝置作品。
(圖片來源:http://www.dahin.com.tw/life_post/倫敦考文特花園市場裡10萬隻氣球組成的雲/
        “這個外來的氣球裝置隱藏著某種特殊的意義。”Charles Pétillon說道,“該裝置的目的就是要改變我們對日常事物的認知,而這些事物通常都被我們忽略,通過heartbeat(心跳)裝置,我想表達的是這個市場就是這塊區域的中心-將它的過去和現在聯繫在一起,讓遊客重新思考這個市場一直以來在倫敦的角色。”
圖片來源:http://www.dahin.com.tw/life_post/倫敦考文特花園市場裡10萬隻氣球組成的雲/
        該裝置在倫敦藝術節之前製作完成,氣球曲折蜿蜒地漂浮在在grade II listed building大樓的南大廳裡,總長度達54米。此外,裝置中心閃爍著輕柔的白色燈光,這樣的設計反映了該地區的歷史、能量和活力。
(圖片來源:http://www.dahin.com.tw/life_post/倫敦考文特花園市場裡10萬隻氣球組成的雲/
        “雖然每個氣球的大小不一,但是每個氣球都是這個巨大而又脆弱的裝置的一部分,整個裝置就像漂雲朵一樣漂浮在市場的上空。”Pétillon繼續說道,“這種脆弱性體現在氣球的材料上,白色的氣球在空中移動,就像該地區本身一樣充滿活力。”
(圖片來源:http://www.dahin.com.tw/life_post/倫敦考文特花園市場裡10萬隻氣球組成的雲/
        該項目是考文特花園文化節目的一部分,它把這裡變成了一個不斷變化的露天藝術畫廊。


                                                    
參考文獻:
1.利,倫敦考文特花園,繁華褪卻後的城市本真http://www.bangli.uk/15204.html (讀取日期:2018523)
2.【大http://www.dahin.com.tw/life_post/倫敦考文特花園市場裡10萬隻氣球組成的雲/(讀取日期:2018523)

資料整理:王田 創設研二 X10697129,2018年5月23日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Container City 倫敦 貨櫃箱城

一般貨櫃讓人聯想到的總是悶熱狹窄、生鏽粗糙的工業品,實在很難將其與舒適涼爽的時尚居所劃上等號。但貨櫃箱城為老舊廢棄的貨櫃注入新色彩,讓它們擁有嶄新的生命,顛覆人們對貨櫃的固有印象。

率性風格所在地——Trinity Buoy Wharf」(三一漂浮碼頭)
從鄰近地鐵站「East India」前往「Container City」的途中,指示牌以許多不同樣貌形式現身,深怕旅客會錯過處於邊陲地帶的景點。大彩色錨球、黑白船錨的空間裝置已經成為其入口意象,以這種醒目的「迎賓禮」告訴著大家,貨櫃箱城已經到達了。 會以不斷提醒的標的方式,是因為地點處於景致荒涼、人煙稀少的船塢區。 

三一漂浮碼頭(圖片來源:http://www.trinitybuoywharf.com/)

貨櫃箱城概述
貨櫃箱城的原料取自貨船的廢棄貨櫃作為房屋組件,2001年進行了5個月的工程規劃及貨櫃箱改造, 一座用20個貨櫃堆疊出來三層樓高、12間工作室的新「城」便誕生了。隨後還因為需求增加,加蓋第四層,工作室數量增加至15間。據上述興建歷史來看,貨櫃堆疊出空間的效率與活用性,已被充分凸顯。
Container City I,只用暗紅色系鋪陳,空間感方正(圖片來源:http://www.containercity.com/)
2002年,空間需求增加,因此「Container City II」緊鄰而立,規模增至5層樓,用30貨櫃創造出22間工作室。比起Container City I 只用暗紅色系鋪陳,第二代多了許多搶眼的色彩。還增設廊道彼此連結;細長的鮮黃色鋼鐵廊柱撐起二、三樓,形成貨櫃屋凌空而立的有趣景象。
Container City II,屋櫃凌空、廊道鏈結、色彩繽紛(圖片來源:http://www.urban75.org/london/trinity-buoy-wharf-container-city-2.html)

除此之外,為了不浪費港口的遼闊風光、並遠眺對岸著名新興商業區Canary Wharf現代感十足的天際線,每個獨立空間都設有露台與窗戶,構築出一室一景的奢侈享受。
貨櫃箱城「一室一景」的奢侈享受,此為從貨櫃屋內眺望出去的景色(圖片來源:http://www.urban75.org/london/trinity-buoy-wharf-container-city-2.html)
貨櫃箱城整體建造成本低,租金也就相對低廉,因此吸引一群藝術家、設計師進駐,型塑成一座有個性的文化創意園地。這樣光鮮亮麗的外觀,讓原本蕭條沒落的船塢「Trinity Buoy Wharf」重現生機。
貨櫃彼此堆疊, 那些由水平、垂直線條交錯的輪廓看似一體,卻又因為被刻意凹凸擺放,產生視覺繚亂的空間層次,營造出彷彿貨櫃能自由伸縮一般。舊元素再生的新建築,除了經濟環保,似乎更容易刺激空間使用者或觀看者進入創意揮灑的想像世界。(鄭育欣,2011)

貨櫃箱城核心概念
貨櫃箱城是個快速、創新與高功能系統的模組式建築,提供了時尚與價格實惠的空間給各種用途使用。
貨櫃箱城為城市空間管理有限公司(Urban Space Management Ltd)設計的,貨櫃箱城系統重複利用輪船貨艙,將其彼此連接以達到高強度的結構性,預製的鋼鐵模塊可以組合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建築外觀,也能藉由模組組合的方式調整成符合大部份計劃或最終客戶的需求的樣貌。
這項模組化的技術節省了許多建築建構的時間,相對傳統建築的搭建技術,減少將近一半的搭建時間。模組化的搭建技術,帶給現場最小的破壞程度,讓環境生態在搭建建築時同時也能維持,達到環境友善的概念。
至今,城市空間管理有限公司(Urban Space Management Ltd)已經成功地將貨櫃箱城的空間打造成教室、辦公空間、運動長廊、托兒所、社區中心、藝術空間、零售空間、生活/居家空間、錄音室與社區醫療中心。除了成本低廉,原料來自於回收工業廢棄品的設計概念,以環境友善為出發,因此,此建築作法備受公家機關與私營企業推崇。 
高強度結構性、搭建效率高、成本低、模組化、環境友善是貨櫃箱城的核心概念與其優勢所在
(圖片來源:http://www.urban75.org/london/trinity-buoy-wharf-container-city-2.html)
可持續性是每個貨櫃箱城的工程計劃的核心價值
※施工階段,論證了:
  • 工程結構中,100%使用回收材料。因此獲得了最大量的內含耗能(可稱為虛擬能源,是指產品加工、製造、運輸等全過程所消耗的總能源,是生產鏈中直接與間接消耗的總能源)與現有材料。 
  • 對場地的干擾、製造的廢棄物、噪音污染,因為預製好的單位模塊運送快速而減至最低。
  • 建築系統輕便以及本質上已具有剛性,以混凝土作為基底的需求即便減少。


※貨櫃系統保證低碳使用
  • 貨櫃系統有好的氣密性與高熱效率
  • 光與熱系統被細心地設計以減低能源消耗量
  • 再生能源被妥善地使用(例如,太陽能於家務熱水用途)
  • 採用合適的風力發電機
  • 納入雨水採集與綠化屋頂
綠化屋頂(圖片來源:http://www.containercity.com/about/timeline)
雨水採集(圖片來源:http://www.containercity.com/about/timeline)
風力發電機(圖片來源:http://www.containercity.com/about/timeline) 
※系統固有的柔韌性確保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性
  • 貨櫃系統由模組化建構,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增加或是重組。
  • 貨櫃箱城使用的地點應該被用於其他用途,結構上可以拔去螺栓拆除並再使用於其他地點。

發展時間軸 
2000s 
  • Container City I  - Live/work and Studio space in Docklands 
2001s 
  • Container Learn - Classrooms for Tower Hamlets College
  • Trinity Buoy Wharf Jubilee Pier - Classrooms and office space on the river Thames.
  • Cove Park - Stage1 completed in 2001. Stage 2 in 2006. Live/work units for Arts Centre in Scotland.
2002s 
  • Container City II  - Workspace for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2003s 
  • Mile End Youth Centre  -  Youth centre in Mile End Park
2004s 
  • Fawood Children's centre  -  Nursery, adult education centre and offices.
2005s  
  • The Riverside Building  -  Office space overlooking the river Thames in Docklands
  • Meath Gardens Youth centre - Small youth centre in an East London Park
2006s 
  • Chelsea Farmers Market - New retail units added to existing Chelsea Farmers Market complex in Chelsea, London.
  • Millwall Albion Clubhouse - Clubhouse for Millwall Albion FC.
  • Martineau Estate Youth Centre - Youth Centre in London
  • Music Box - A series of individual sound recording studios in Docklands.
2007s 
  • Yacht Heaven Feasibility Study - A waterside building with offices, bar and changing facilities.
  • Pinchin Street - Group Practice, offices and a roof garden in the City of London.
  • Mansell Street community Centre - Community Centre in the middle of the City of London
  • Morpeth School - Classrooms within the existing school grounds
  • Barking Business Centre Feasibility Study - Devised a range of options for a workspace development in Essex.
  • Movieplex - Small touring Cinema
  • MEPC Marketing Suite - Marketing suite and offices in Leeds.
  • Mile End Extreme Sports Centre - Extreme sports centre in Mile End Park, London.
2008s 
  • Barking Riverside - Highly sustainable Marketing Suite and Offices in Barking, Essex.
  • Cuffley School - Classrooms and Music Studio within existing school grounds.
  • Shooters Hill Campus - Workshops and classrooms within a higher education campus.
  • Cyril Jackson School - Timber clad classrooms within the existing school playground
  • Greenfields School - Classrooms within the school grounds.
  • Driftwood Cafe - Cafe for East London Arts Centre
  • Stroke Newington School - Classrooms for the North London School.
  • Londo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Theatre - Head office space in East London.
2009s 
  • Dunraven School - Sports hall, viewing gallery and offices created for Dunraven School as part of the Building Schools for the Future scheme.
  • View Tube - Cafe, education centre, exhibition space and viewing platform overlooking Stratford Olympic Park.
  • Faraday Rooftop Playground - Playground created on the roof of the new school in East London.
  • UEL IPAD - Dance Studios, offices and lecture rooms created within the body of a historical building for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s Dance Centre.
  • Horniman School - Small classroom for South East School.
2010s 
  • The Electric Hotel - 5 Story theatre space that toured all over the UK.
  • Birkbeck Mews Feasibility Study - Devised a range of options for studio and office accommodation in a fashionable area of East London.
  • 3rd Ring Out - Touring public Multi Media Installation.
  • Shooters Hill Campus - More classrooms for this higher education facility in South East London.
2011s 
  • The Cloud Studio - Small workspace for Arts Centre in East London.
  • Islington Boxing Club Feasibility Study - Provided design options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building with a modular scheme that included boxing and gym facilities as well as an outdoor five-a-side football pitch.
  • The Memory Palace - A series of touring arts spaces showcased at Glastonbury Festival.
2012s 
  • Portishead - Restaurant and hotel. We created external structure.
  • BBC - Broadcasting studios and offices within the Stratford Olympic Park. External structure.
  • OBS Tower - Broadcasting studios and offices within the Stratford Olympic Park.
  • THE COLDEST JOURNEY - ANTARCTIC EXPEDITION - Donated 3 40ft shipping containers to be used as a Cabous on Sir Ranaulph Fiennes 2013 WINTER CROSSING OF ANTARCTICA – The Last Great Polar Challenge.
  • 2012 Studios - The 2012 studios provide 3 stand alone studio spaces. 
(資料來源:http://www.containercity.com/about/timeline) 

參考資料 
Container City - http://www.containercity.com/ 
Trinity Bouy Wharf - http://www.trinitybuoywharf.com/ 
London  - http://www.urban75.org/london/trinity-buoy-wharf-container-city-2.html 
鄭育欣,2011,《設計英國》,城邦文化

撰寫人:林忠衡,M10232013,視傳碩二 / 林慧秋,M10132012,視傳碩三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英國 文創聚落-伯明罕珠寶特區

伯明罕珠寶特區(Jewellery Quarter, Birmingham)


伯明罕(Birmingham)                                       (圖片來源:http://goo.gl/6ZLdrK)
伯明罕位於格蘭中部,離倫敦僅有一小時的車程,為英國第二大城市,也是英國最多元化的城市。

中世紀時,伯明罕是一個中型的集鎮。工業革命後,由於附近發現煤礦,城市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國際地位大為提高(維基百科,2015)



伯明罕以前在人們心目中只是一座骯髒的「煤都」,是純工業城市(維基百2015)